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财经
今日热点
  • 2015年度影响中国十大评论揭晓 本网作品获奖

  • 时间:2016-04-01 11:01      来源:内蒙古商网  
  •     
    财经网专栏作家邓聿文

     

     

           2016年1月10日,由凤凰网和阿里巴巴共同发起的“2015年度影响中国十大评论”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本次活动由国内知名新闻学院院长、教授组成专家评委会,历时一个多月的筛选和投票,于此间正式公布评选结果。其中,财经网专栏作家邓聿文撰写的《股灾的监管之责》一文获奖。 

     

     

     

    财经网专栏作家邓聿文领奖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马少华认为,《公共问题敏感化遗害无穷》是为公共表达拓展疆域的作品。它明确提出“将公共问题敏感化是暗箱政治的遗腹子,不符合现代政治运行要求。”“将公共问题敏感化的教训已然惨重,中国急需一场在各个领域的‘脱敏’运动”。这种表达领域的“脱敏”运动,也如改革开放之初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样,也是知情权和言说权的权利解放运动。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涛甫认为:在中国语境下从事评论写作,必然会遭遇表达的边界问题。硬碰硬去突破底线,踩红线,图一时之快,风险极大,也不可持续。好的评论须有智慧垫底的胆识,须有对表达尺度的精准拿捏把握。《公共问题敏感化遗害无穷》、《改革思良将 前行想万里》对尺度和节点的把握,是十分精准的,能将表达空前撑到极限值。 

           凤凰新媒体副总裁兼凤凰网总编辑邹明表示,本次活动是冬天里的一把火,他对至今仍坚守在媒体行业的同仁致以敬意,认为评论是维持媒体价值观和品质的最大所在。在谈及媒体衰落原因时,邹明认为与其纠结于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更重要的是关注是否媒体自身内容出现问题,“媒体衰落首先是精神的衰落,品质的衰落,而不是技术给它带来的衰落。” 

           阿里巴巴资深总监吴昂致辞,向“思考”、“美好”和“文章”表达敬意。在物欲横流时代,或许不愿思考的人越来越多,吴昂认为媒体人有义务坚持思考,并抱着善良的、坚实的、建设性的、向上的心态,来完成思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认为,当世界在变暖时,媒体在变冷,“暖冬不正常,寒媒也不正常”。她支持评论需要有精神的坚守和批判的能力。她认为在信息泛滥、把关人缺失,以及各种各样的平台迁徙、话语权转移的今天,信息消费者成了信息生产者,我们不缺少信息和平台,缺少的是信息的品质,是专业性,而这种专业性是需要专业的眼光、专业的理念、专业的技能去完成的。“如果一个部队在战争中正在失去优势,唯一的希望也许就是一面坚守的旗帜。” 

           知名评论家、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熊培云认为有能力谈绝望就是一种美德,他认为很多人失去批评愿望也不全是时代本身发生变化,也可能也和自己内心某种急功近利有关系。“我们希望我们的评论能够受时代重视,希望我们说的话能够立竿见影有好效果。但是的确这个时代的变化错综复杂,也没有可能像我们所期许的那样,所以存有理想主义的同时要有现实主义。” 

           鉴于一年来各媒体发表的评论文章数量惊人,为力争全面覆盖,避免遗珠之憾,此次评选由国内主流媒体从2015年刊发的时事评论中推荐3篇,或者评论作者从2015年撰写并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推荐1篇,报送凤凰评论编辑部。由凤凰评论编辑部组织新闻传播学界的专业评审团评选,筛选出10篇切中时弊、文本出色、影响力最大、传播度最广的文章进行打分,最终将评委的打分相加,取得分数高的10篇。为了保证评选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凤凰评论”特邀请10位名家,成立评选委员会,分别是: 

           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杜骏飞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马少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石义彬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唐远清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主任 

            吴 飞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 

           张涛甫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张志安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 

           赵振宇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度影响中国十大评论”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凤凰评论“2015年影响中国十大评论”

       

       

       

       

             1、《公共问题敏感化遗害无穷》 刊于2015年8月5日“无界新闻”公号 

             颁奖辞:心存戒律,一切问题皆敏感;心系苍生,一切问题皆公共。“将公共问题敏感化的教训已然惨重,中国急需一场在各个领域的‘脱敏’运动,凡是不必要的‘维敏’不是耍流氓,就是别有用心。”评论之道,在不躲话语禁区,不避敏感问题,坚守批判立场,秉承话语精神。 

             作者:廖保平。知名评论家,专栏作家、诗人,无界新闻首席评论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是校园诗人,“读诗破万首”;曾在银行工作,充当“笔杆子”;后转入评论工作,曾任长江日报评论员,长江商报和楚天金报评论部主任。出版有《中国谁在不高兴》、《打捞中国愤青》、《辛亥百年》、《摸着历史过河》、《偷窥江湖》等书。 

             2、《真相别总靠“倒逼”》 刊于2015年5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 

             颁奖辞:重审常识,皆因常识发现之不易;回归真相,皆因真相挖掘之困难。“认真负责的调查,及时主动的公开,是对突发事件最好的应对。掌握了更多传播主动权的公众,需要更多真相,而且真相不能总靠‘倒逼’。”评论之坚,在于有态度,态度坚决;有表情,表情坚韧;有底线,底线坚定。 

             作者:丁永勋。媒体人,评论员。北大毕业,清华读研,工作于新华园。热爱读书和写字,崇尚温和而坚定,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曾任新华每日电讯编辑、评论部主任,新华社新媒体中心采访部主任。从事新闻评论十余年,专注教育、社会、文化和公益领域,写作时评及文化随笔逾千篇,作品见于《新华每日电讯》《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京华时报》《新京报》《凤凰周刊》等,多篇作品入选《中国时评年选》《中国杂文年选》。 

             3、《五问天津爆炸:被化工和恐慌围困的城市》 刊于2015年8月13日《新京报》“沸腾”公号 

             颁奖辞:热媒介媒体,仍需冷媒介时代的工匠精神;冷媒介媒体,更需热媒介时代的传播规律。“在任何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缓解民众恐慌情绪,是政府的应尽职责。”评论之快,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没有最快,只有更快,速度是最好的追问,追问是最好的安慰。 

             作者:胡涵。新京报评论员。2013年入职《新京报》,历任社会新闻部、深度报道部记者,代表作包括调查报道《铁腕书记仇和造城背后的寻租缝隙》,特稿《寿光大火:折翼火海的打工候鸟》、《龙卷风下的东方之星》等。今年8月转入评论部,分管新京报评论新媒体“沸腾”。 

             4、《改革思良将前行想万里》 刊于2015年7月16日《光明网》 

             颁奖辞:听鼙鼓之声,思将帅之臣。观民生之景,想改革老人。“人们之所以信任这样的政治家,不仅是信任其政治选择,更是信任形成其政治选择的政治判断。这种政治判断,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常识性判断。”评论之功,在直透人心,层层剖析,道出人心所想,社会所需。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光明网评论员”是一个集体署名,栏目是光明网创办维护,作者是光明日报评论员,有时也延请相关领域专家和资深媒体人撰稿。它创办于2011年,每日推出一篇时评,文章论题几乎全都限定在当天的重要新闻中,尤以文化、历史、政治评论见长,这篇纪念万里去世的评论《改革思良将前行想万里》就是其中之一。 

             5、《股灾的监管之责》 刊于2015年6月29日《财经网》

             颁奖辞:股市有风险,炒股须谨慎,监管有责任,缺席当问责。“正是监管部门对前期股民场外配资行为的纵容,和后期的突然大幅收紧和打压,导致股市暴跌,至少这是重要的助推因素。”评论之刚,在于直言不讳,善于洞察隐藏的真相,敢于戳穿喧嚣的泡沫。 

             作者:邓聿文。独立学者,自由写作者,专栏作家,曾游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关注大转折年代的人和事,有多部著作出版。 

             6、《呼格案中的告慰要让公民完整地看见》 刊于2015年2月10日《潇湘晨报》 

             颁奖辞:个体悲剧的解决,是对一个生命的说法;制度悲剧的解决,是对一个时代的说法。“没有同步的追责,就无法收获全部的真相;没有务实性的进步,那么任何的‘圆满处理’都是难以被宽恕的。”评论之韧,在于聚焦议题,锲而不舍,以圆满的结果来衡量,以理想的状态来丈量。 

             作者:王聃。《潇湘晨报》社首席评论员,八零年代生人。2010年硕士毕业入《潇湘晨报》评论部工作,现系《潇湘晨报》社论的主要撰稿人。编著有《湘江评论专栏》一书。作品连续入选《2012中国年度杂文》《2013中国年度杂文》《2014中国年度杂文》等年度选集。多家媒体的专栏作者与特约评论员。尽管报业风云变幻,所幸至今还喜欢这份工作。在三线城市,仍相信温和与坚定的力量。 

             7、《没有对基本事实的认同,就无法对话》 刊于2015年2月3日《中国青年报》 

             颁奖词:“越左越安全”,实则为安全寻找盾牌;“越右越正义”,实则为正义寻找标枪。“两种极端取向都与中国的发展和改革轨道背道而驰,我们的改革需要一种务实的、客观的、尊重现实国情的理性态度,谨守常识,避免极端主义。” 评论之艳,在于秉事实之盾,执思维之矛,不避争论,超越意识形态之争。 

             作者:曹林。中国青年报编委、知名时事评论员。多次获中国新闻奖,著有《时评写作十讲》、《不与流行为伍》、《快时代慢思考》等,北京大学新闻学院客座讲授新闻评论课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业界导师。 

             8、《启蒙应予反思,传统有待传承》 刊于2015年9月10日《南方周末》 

             颁奖辞:反思启蒙,宜回到历史现场;传承传统,当重塑历史语境。“如何在深透理解和接续传统精义的基础上,去引入和巩固包含个人权利的现实秩序,仍是摆在中国几代人面前的巨大任务。”评论之冷,在于身处舆论热浪,仍存一份警醒,一份通透,冷眼观热潮。 

             作者:戴志勇。中山大学哲学本科,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南方周末资深编辑。 

             9、《郜艳敏为什么不能“感动中国”?》 刊于2015年8月2日《北京青年报》 

             颁奖辞:郜艳敏的命运如多棱镜,折射时代之荒诞。“至少应该谨守的底线,是真正尊重郜艳敏自己的意志和选择。她没有‘放下’时,没有人可以强迫她放下。但如果她已经选择放下,别人也无权强迫她永远背负着屈辱的过去而不许她自拔。”评论之暖,在于时刻站在鸡蛋的一边,给屈辱者以尊严,给卑微者以力量。 

             作者:张天蔚。《北京青年报》评论员。1990年考进《北京青年报》,先后任文体部记者、编辑,评论部编辑、主任,《北京青年》周刊编辑部主任,《北京青年报》评论员、社评部主任。新闻从业20多年,撰写社论、社评等各类新闻评论近百万字。 

             10、《庆安枪案,被维稳压倒的真相》 刊于2015年5月7日《南方都市报》“有难度”微信公号 

             颁奖辞:一声非正常响起的枪声,击中的不仅仅是一个上访者,也击中这个时代最脆弱的神经。“庆安车站枪案,像极了一个残忍却真实的时代隐喻,在这个时代的车站,谁能挤上列车,谁又被拦在了车外,还有谁被击毙在候车室?”评论之锐,在纠缠于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每一个线索,还原一个多因多果的真相。 

             作者:萧锐。2010年7月法学硕士毕业,进入媒体工作,担任时事评论员。曾有文章入选《2006中国杂文精选》、《2007中国时评年选》、《新评论—新京报名家评论精选(第三辑)》等时评年选。其文字散见于凤凰网、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中国青年报、东方早报、长江日报、潇湘晨报、南方人物周刊、新世纪周刊等媒体。  ▲

       

    版权所有:内蒙古商网 承办单位:蒙商传媒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291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蒙)201514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网信备201400003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蒙)20160001号 蒙B2-2015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