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投资200亿元50GWh钠离子电池及储…
商网快讯7月28日,50GWh钠离子电池及储能产业园项目在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开工奠基及项目启… -
大唐蒙西新能源“沉浸式”培训筑牢能源保供…
为拧紧安全生产思想阀,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和自我防范能力,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推动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绿色动力源泉
- 时间:2018-07-23 08:47 来源:内蒙古商网
-
鄂尔多斯这个响应世界的地标性产物,以其灿烂的古老文化和富饶的自然资源闻名遐迩。一提到她,人们便自然而然地与美丽富饶连在一起。
“鄂尔多斯”为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提起鄂尔多斯,她有两个不同含义的称谓,一个是地域性城市名称,一个则是响应世界、温暖全世界的鄂尔多斯集团。
翻开鄂尔多斯集团的创业史,这个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为口号的商业帝国,有着艰辛、有着愉悦、更有着创新的发展思路。
创业鄂尔多斯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各地招商引资一片沸腾。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引进外商项目,总投资3355万元的伊克昭盟羊绒衫厂于1979年经国家批准立项上马。可当时伊盟(鄂尔多斯市前身)全年财政收入仅仅1600万元,根本没有能力投资这么大的项目。而当时阶级斗争氛围依然浓烈,搞合资联姻可能犯下严重的路线错误。在两大基本路径都行不通的情况下,决策者们最终选择了“以物易物”的补偿贸易方式,羊绒衫厂用生产出来的产品抵顶设备技术价款,这样就创造性地解决了钱的问题。1981年10月1日,羊绒衫厂作为国庆献礼正式投产,从此开启了温暖全世界的远航征程。
诚然,鄂尔多斯集团作为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就这样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顺势而生。而改革创新也从此贯穿了鄂尔多斯集团四十年创业的全过程,从经营体制到产权制度,从产品技术到管理模式,从多元转型到品牌营销,都经历了数次大的改革与创新,每一道天花板都是通过改革创新得以突破,都每一时期的战略目标,都是在改革创新中得以实现的。正是一轮又一轮的全方位改革创新,直接推动了企业的快速成长与持续壮大。
提及鄂尔多斯集团,其实就是一部艰苦卓绝的改革创新史;没有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绝对不会拥有成功和未来。
曾几何时,创立于1979年的鄂尔多斯集团,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世界羊绒大王”和“世界硅铁大王”,最大的外因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好环境、好政策,而最大的内因就是抓住每一次的重大机遇进行了先人一步的改革和敢为人先的大手笔创新。
创新鄂尔多斯
1984年,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鄂尔多斯掌舵人审时度势,率先在全国之先开始“砸三铁”改革。砸掉了固定工的“铁饭碗”,实行“见习工制”和“合同用工制”;砸掉了传统八级工资制的“铁工资”,实行全浮动效益工资制;砸掉了干部终身制的“铁交椅”。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制。这三项改革发生在我国经济体制的前夕,在全国是超前的。这三项改革从内部管理入手,空前释放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干事创业激情,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效益,以后经过不断完善优化,成为传承至今的最根本制度。
“砸三铁”改革完成之后,1987年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是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厂长王林祥代表羊绒衫厂向上级立下军令状,提出为期三年的经营大承包。承包后的羊绒衫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内部进行各式各类的细化承包,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管理与运营水平。
在改革创新的推动下,羊绒衫厂投产之后的几年效益一直很好,相当于每年赚回一个同等规模的羊绒衫厂。但是羊绒衫厂只是一个生产工厂,原料和销售均由上级单位伊盟纺织公司主导,而羊绒衫厂的利润也全部上缴用来弥补其它工厂的亏损,难有再发展的资金。为了摆脱这种掣肘局面,求得企业自身发展,1988年,王林祥厂长不顾非议和个人安危,向时任伊克昭盟委打报告要求破除伊盟纺织公司的大锅饭体制,伊盟羊绒衫厂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而引发了被中央媒体称为“两伊战争”的“分立”大争论。这场争论引起了伊克昭盟和内蒙古自治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时任自治区主席布赫亲自到现场办公,指示要把羊绒衫厂办成改革开放的特厂。1989年3月,伊盟盟委决定羊绒衫厂与伊盟纺织公司分立,给予原料收购权和自营进出口权。这次体制改革为伊盟和内蒙古的企业改革提供了经典先例,由此开启了鄂尔多斯集团化发展的新纪元。
重组鄂尔多斯
“在激烈的商战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鄂尔多斯在变化中不断调整发展思路,保持着健康额发展活力。并将这种活力转变成一种惯性,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源源不断地强化竞争优势。就在羊绒衫厂分立之时,发生了一件对中国羊绒行业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被业内人士称之为:羊绒大战,当时国内外羊绒企业为争夺原料把原绒从每公斤60元炒到了360元,并导致掺杂使假日益猖獗,严重影响着中国羊绒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声誉。
此时的鄂尔多斯掌舵人大刀阔斧,在1989年9月发起成立了内蒙古KVSS羊绒企业集团,78家成员企业覆盖了6个羊绒主产省区,在“对内大联合,对外大开放”原则的指导下,统一收购政策,协调供需市场,通过两三年的运作,引导中国羊绒原料市场走向了正轨,成功打出了被国际公认为“中国一号无毛绒”的KVSS品牌,提升了中国羊绒业的国际话语权。以此为基础,在国内羊绒主产区和集散地设立了26家原料分公司,大力实施贸工牧一体化战略,从而一举确立了鄂尔多斯在羊绒原料市场的龙头地位,彻底扭转了西方发达国家老牌羊绒企业通过代理商把控中国羊绒市场的局面。
之后,在鄂尔多斯的带动下,中国羊绒工业迅速崛起,经过几轮原料大战和销售大战,美国和日本的羊绒加工企业全部迈出了历史舞台,欧洲的羊绒加工日渐萎缩,鄂尔多斯取代称霸羊绒业150年之久的英国道森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羊绒制品大王。
崛起鄂尔多斯
“技术创新、诚信为本、创意先行。”是每一个成功企业不变的法则。鄂尔多斯从创建之初,就把品牌建设深深扎在人们心中,把品牌优势融汇到多元化发展进程中,并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个响亮的口号构筑了一个又一个成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有人说这就是鄂尔多斯力量。但高质量的中国制造羊绒品牌,当时在国际市场上却并没有真正的话语权,因为羊绒的标准和检测方法,依然是由西方国家制定。这样无论是与其他国家的羊绒竞争,还是价格上,都受到影响。
时任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副总裁张志说,当时鄂尔多斯董事长王林祥给她出了一个很大的题目,要她把全球最好的羊绒专家都请到鄂尔多斯来,了解一下中国羊绒产业的现状,沟通标准的问题。就是在这个创意下,2001年 9 月,在张志和同事们的努力之下,第一届山羊绒检测技术研讨会在鄂尔多斯召开,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厂家技术人员齐聚一堂。“以前很多国外客商不相信我们的产品标注,认为我们的检测技术不行。”张志说,“第一次研讨会让很多外国机构很吃惊,也让我们有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此后,研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
当时的鄂尔多斯决策者们制定了一个远大而宏伟的目标,那就是制定国际标准。这个标准的酸甜苦辣只有执行者们知道,但最终经过十年的努力,2011年这个宏伟目标终于实现了,中国创造的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不仅为中国羊绒争得了更多话语权,鄂尔多斯集团也因此受到国际羊绒组织的尊重,成为其中为数不多的中国企业代表。2016年3月15日,由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技术中心(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导修订的国际标准ISO17751《纺织品——羊绒、羊毛、其他物种动物纤维及其混合物定量分析》之系列标准ISO17751-1:2016《光学显微简法》和ISO17751-2:2016《扫描电镜法》正式发布。至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技术中心发布实施IWTO国际标准1项,ISO国际标准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7项。
诚信鄂尔多斯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新世纪之初,国家发出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能源战略重点西移,王林祥总裁力排众议,决定在棋盘井投资建设硅电联产项目。当时国内学术界和媒体正在展开一场专业化与多元化大争论,王林祥认为多元化能否成功主要看自身的能力,他的理念是上项目一看市场、二看资源,关键要看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立足地区资源优势,实现资源能源的转换升级,以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优势特色企业”的战略新思路。此时的鄂尔多斯集团“单兵作战”时代宣告结束,进入“军团作战”发展新时代。按照战略部署,鄂尔多斯要建设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为主干的循环经济蓝图,鄂尔多斯由此开始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在随后的十几年里,鄂尔多斯集团以一企之力,成功打造出一个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完美演绎了敢为人先的企业信念。
如今的棋盘井工业园已经成为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强势支撑起了鄂尔多斯集团的大半壁江山,成为西部大开发和多元化转型的经典之作。
鄂尔多斯认为,社会各界者认可的背后,是从心出发的一系列贴近消费者的创新举措,是超出预期的产品、服务和形象。正如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经理王臻所说,只有回到消费者身边才能生存。
面向未来,“业绩增长只是一个小目标,百年品牌才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经理王臻说。
时光荏苒,经过四十年的历史洗礼与风雨磨砺,今天的鄂尔多斯集团犹如一轮朝阳破云出海,渲染出满天的霞光,从当初投资200多万元以补偿贸易方式建成的羊绒衫厂发展壮大成为主营羊绒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各大领域,在羊绒和铁合金领域打造出了两项世界第一。“鄂尔多斯”作为行业标志性品牌,并以931.58亿元的品牌价值稳居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第一位。总资产超720亿元、年销售超400亿元、员工4万余人、累计上缴利税超200亿元的地方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正在用实力和智慧谱写着“商业神话”,继续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个响亮的口号服务大千世界。
编辑: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