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头市固阳县千人搓莜面获大世界基尼斯认证
7月21日,秦长城美食节在包头市固阳希望广场举行,在美食节中,一场“千人搓莜面,万人来品鉴”的大型美… -
第六届中国(鄂尔多斯)国际羊绒羊毛展览会…
本网讯5月23日,“第六届中国(鄂尔多斯)国际羊绒羊毛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发布会上,…
全国蒙商会创业导师王召明参加中国工商联“十二大”
- 时间:2017-11-26 21:32 来源:内蒙古商网
-
本网讯 11月24日,中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全体与会代表,并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致贺词。蒙草创始人王召明作为内蒙古工商业界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并在小组会议上发言,畅谈对执委会工作报告和中央贺词的感想感受。听了执委会的工作报告,并结合十九大报告与企业自身发展,王召明认为,工商业联合会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是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新时代下企业发展的转型变革,需要进一步旗鲜明讲政治,以坚强的政治定力引领企业发展。还要进一步坚定深耕实体经济,立足实业、坚守主业。更要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更加深入地参与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争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模范。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内蒙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王召明说,我非常喜欢草,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像一颗小草,从我的出生到我的经历、现在从事的职业,特别是我的性格,我的内心里面更像一颗小草。我喜欢草的性格,看着好像不起眼,但是内部它是很强大的。
20多年来,我一直在做小草的事业,从别人的不理解到坚持做成全世界都有特点的小草产业。在蒙草,每一株小草都能记录蒙草的成长历史。
蒙草创始人王召明
从事草业的人员知道,一种植物从采集、驯化、培育再到应用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有的甚至是倾注一辈子的心血,才能让植物在应用中表现的更好。理想状态下,完成这个周期最短也需要5-7年。我们的科研人员都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从严寒到酷暑,从草原到荒漠,他们周而复始,只为让家乡的草更绿,花更美。
我是牧民出身,科研上也提出“羊倌”理论,每年哪里有旱情,哪里的草长势好,牧民都最先知道,也最了解草原植物情况,所以我们每年都和牧民合作,鼓励牧民采集植物园原种,参与到小草事业中。
8月正是采种的最佳时机,呼伦贝尔的大兴安岭林区,蒙草科研人员已经到达深山,采集耐寒植物的原种和标本。然而上山不久后突然飘起了雪花,这让整个团队的人弄的措手不及。寒冷的天气一是科研人员无法及时增补衣服,更重要的是冰雪覆盖,致使寻找预设的植物种子变得更加困难。如果返程,种子落地,就错过今年只能等来年。但在科研人员的坚持下,头顶着雨雪,脚踩湿滑山路,仅完成7种乡土植物原种3公斤采集。这抢救出来的仅有的3公斤,可能就是今年这片区域唯一的收成了。
整个8月开始,蒙草的原种采集团队,将分布在整个内蒙古地区,从草原到荒漠。在国内的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山西、北京、云南、陕西等省区市,国外的蒙古国、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阿联酋也都有蒙草采种人员的身影。
这个科研团队,由几个平均70岁以上的老专家带领,也有年轻的90后,前赴后继共同守护草原。据记载,目前草原原生乡土植物有2400余种,我们已经搜集了1800余种,有160余种经过我们驯化培育后应用到生态修复实践中。
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和修复实践经验,我们就设想构建一个大数据系统,能把我们这些科研的数据更大发挥作用。能不能在这个平台上,随便点一点修复地区,这个地区的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信息都能清楚的展现在平台上,修复方法、植物配比也都清楚罗列。这样的话,以前靠摸索、靠经验修复,是不就能加以改观,让修复更加精准、更加数据化,更加有科学的依据,即使是牧民也能通过这个数据平台来科学管理和修复自己的草场。幸运的是,通过我们及全体合作伙伴的努力,我们成功地开发出来这套系统,我们叫它,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
和当初设想的一样,这个平台正一步步指导着我们的生态和修复。
站在城市里看草原
我们现在看到的绿草如茵的草原,他叫做呼和塔拉,蒙语是青色的草原,是曾经的敕勒川游牧民族的天然牧场和历史家园。2012年前可不是这样的,当时到现场一看,现状条件非常不理想,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砂石裸露,弃耕荒地成片,土壤很差、水源很差、风沙也很大,基本没有人管理,修复施工难度很大。连我们的草业专家云锦凤也说,这样环境下要实现草原修复,真正完成施工的国内都没有先例,科研方面也大多停留在研究层面。
这么大面积的修复,我们也是头一次做。在集团层面组建专门攻关团队,有土壤的、气候的、水文的、草业的、农业的、微生物的、施工的等多领域专家,联合攻关,先期开展1000亩的试种。
修复前的呼和塔拉草原
中国草业专家、蒙草技术总监云锦凤回忆说,首先要研究这片土地在50-100年间,在它生态最好的时候,曾经长过什么植物?其次,要对土地进行全面的科研体检——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什么样的品种、草种在目前的环境下有可能生长?拿出一系列的方案,种什么?怎么种?什么时候种?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再到施工地,有时甚至在夜晚都要拿手电照明,看种子什么时候发芽,发现不适配的品种,就淘汰掉。无数个日夜、无数次争论、无数次论证,如此循环往复,可谓大浪淘沙,最终优选出15种首期先锋草种,在1000亩地上“小心呵护”。
经过连续的科研跟踪,原先的15种植物逐渐丰富了起来,之前冬眠在地下的种子和大风及动物们带来的种子逐渐扎根,现如今已有50多种植物在此生长。原先的裸露地面被全部覆盖、风沙减少了,空气都变好了,野生动物们也都回来了,放眼望去,满是绿色。生态的改变带来的是经济的改变,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和经济转型,村镇也生发出活力来。
修复后的呼和塔拉草原
功夫不负有心人,1000亩试种,不论在草业科研、种业科研、还是在施工方法上,都取得非常有效成果,专家团队们基于此总结形成很多集成技术和标准,也为20000亩大面积复制提供技术标准和参考样板。蒙草也成为国内开创大面积人工干预下草原修复的典范。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就在此举行。
生态变化带来的改变,愈发让我们觉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几年围绕大青山前坡治理的项目正全面铺开,有种草的,有栽植经济林的,有旅游文化项目的,大青山真正“青”起来了。
“牧草银行”与“种子银行”
“丰年丰产不丰收,一遇灾年就绝收”。这是在我童年见过的事情。我出生在一个牧民家庭,小的时候就帮着父母放羊、打草。
这些年来伴随着草原的退化和气候的变化,牧草的产量也参差不齐。牲畜的饲养量和牧草的供应量始终是一种矛盾,这样不规律的生产方式,给牧民带来诸如畜牧价格、牧草存储等问题的困扰。
如何建立一种调蓄机制,减轻因为天气及价格因素波动对农牧民的影响,我们就借鉴银行的模式,推行“牧草银行”和“种子银行”,牧民可以像存钱一样将牧草和种子存进来,产量大时存,产量少时取,我们提供专业的保存及均衡定价,可以取牧草或种子,也可以取钱,实现“存储自愿、自由流转”。
这样一方面调价了价格,更重要的还保障了有“白灾”时候牧民有牧草保障,每年只要有灾情我们的牧草银行就会启动救灾机制,与政府部门形成联动,远低于市场价保障牧民。
对于牧草的调节,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对退化草地的修复,进而生产优质牧草。我们在乌拉盖、扎鲁特、阿鲁科尔沁、东乌旗等地展开对退化草地、沙地、废弃地进行修复,搭配豆科等富有营养和修复功能兼具的牧草种质资源进行种植。一方面,能够改善环境,另一方面,还能给当地牧民带来经济效益。在乌拉盖地区,我们就和当地牧民联合修复草场。牧民将自己家的草场交给蒙草修复,牧民负责养护。同时,牧民也可以将生产出来的牧草存到牧草银行中,也可以采集牧草种子卖给蒙草,增加牧民的收入。
我是牧民出身,大学学的也是草业,这辈子我也就认定和草打交道了,把小草的事情做好,就是我们蒙草这个社会企业最大的贡献。
编辑: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