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今日热点
  • 鄂尔多斯:从“一业独大”到多元发展 现代能源经济扛大旗

  • 时间:2019-09-13 10:23      来源:内蒙古商网  
  •         本网讯 9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鄂尔多斯市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介绍了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斯琴毕力格,鄂尔多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武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西南部,与晋陕宁三省区接壤,是呼包银榆经济区和呼包鄂榆城市群的重要一极。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富集、生态优美,素有“羊煤土气风光好”的美称,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等荣誉称号。

      发布会上,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领域工作详细介绍了70年来鄂尔多斯市各领域发展近况及发展成果。他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鄂尔多斯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763.2亿元,列全国地级市第54位,按可比价比1949年增长1381倍,比1978年增长222倍;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19.2亿元,向中央、自治区净贡献485.7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3.5亿元,列全国地级市第36位,比1949年名义增长4.7万倍,比1978年增长2297倍。产业转型取得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1949年的86:10:4演进为3.1:52.3:44.6,70年来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4420倍,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22%,被确定为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镇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12%提高到74.5%,贫穷落后的小城镇变成了宜居宜业的“现代名城”;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大为改善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834元和18289元,列全国地级市第28位和44位,是1978年的168倍和94倍,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过好日子的腰杆硬了。

      牛俊雁还从推进“三个转变”发展产业融合,构建“三种模式”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构筑“三大优势”增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动力,突出“三个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方面详细解读了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各项事业融合发展成果。他说,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69.1亿元,增长4.6%;1—8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35.7亿元、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8亿元、增长11.1%,各项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推进“三个转变”,努力改变产业“四多四少”状况,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动能转换、质量效益提升,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9%,简单挖煤卖煤的粗放开发模式加快转变,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正在形成。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从低端落后向示范引领转变,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引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85个,“一院两地”院士专家工作站16家。煤炭开采、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技术装备水平国际领先,拥有世界第一大单井井工矿、世界首套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首套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间接液化生产线和国内最大单套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生产装置,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率先在国内实现煤化工高盐水零排放,鄂尔多斯羊绒引领国际标准,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

      构筑“三大优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始终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不断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构筑质量品牌新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供给质量显著提升,政策机遇和改革红利在各领域持续释放,累计退出煤炭产能1335万吨,“鄂尔多斯”煤品牌影响力持续显现;消化房地产库存1635万平方米,房地产市场“量价平稳”;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市建设深入推进,“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知名度与日俱增。构筑投资创业新优势。累计完成改革任务760项,形成改革成果800个。“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落地见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日均新增市场主体超百户,非公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以上。十八大以来,全市竣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498项,完成投资5600多亿元,建成投产中天合创煤制烯烃、伊泰精细化学品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各类主体投资活力竞相迸发。构筑开放合作新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初步构建起以鄂尔多斯国家级高新区、国际航空口岸、综合保税区、内陆港、跨境电商等为支撑的创新开放服务平台,成为全国外贸百强城市。十八大以来累计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3884亿元、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突出“三个更加注重”,形成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高水平民生建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更加注重优供给。每年将可用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9个旗区全部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在全区率先实行蒙授15年、汉授12年免费教育,高考本科上线率、重点大学录取率稳居全区前列;蝉联两届全国文明城市,创成国家西部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在全区率先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公立医院改革受到国家卫健委肯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被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部分社会保障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各族群众的日子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更加红火起来。更加注重补短板。脱贫攻坚交出优异“成绩单”,唯一区贫旗杭锦旗脱贫摘帽,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03%。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3.9平方米,是全区平均水平的1.75倍。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所有行政嘎查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71%的苏木乡镇创成市级及以上文明乡镇,普及卫生厕所的农牧民达到8.9万户,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公路总里程超2.4万公里,实现旗区通高速、乡镇通油路,达旗、准旗、伊旗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铁路通车里程2309公里,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榆林至鄂尔多斯高铁勘察设计招标启动;机场通航国内外56个城市,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加快补齐。更加注重强基础。始终把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作为事业发展的根基,推动各族群众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三个离不开”“五个共同”思想深入人心,全市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谋发展、团结一致干事业的良好局面。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个、自治区级示范单位24个。深入推进平安鄂尔多斯建设,社会治安形势持续改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最安全城市。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鄂尔多斯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我们注意到,鄂尔多斯一直在以现代能源经济为强力引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请问鄂尔多斯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谋划?

      斯琴毕力格:鄂尔多斯是资源富集地区,煤炭探明储量2100亿吨,占全国的1/6,年产销量均达到6亿吨以上;天然气探明储量4.9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3,年产量稳定在300亿立方米左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鄂尔多斯依托能源资源优势,持续加强能源产业发展,推进能源清洁开发利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国家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九个煤电基地、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和“西气东送”的重要气源地之一。

      在推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推动资源绿色开采。通过关井压产、整合技改、兼并重组等系列举措,煤矿数量由上世纪1900多座减少到333座,单井最低产能提高到60万吨以上,煤炭采掘机械化率、洗选率、资源回采率和安全生产能力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加大矿区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绿色矿山,着力将矿区矿山打造成为景区景点。二是有序推进绿色发电。建成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让“煤从空中走”,全市煤电装机2038万千瓦。着力优化电力结构,大型风电基地和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装机达270万千瓦。三是积极发展绿色煤化工。加快煤炭资源转化增值,不断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持续提升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努力推动煤炭资源“吃干榨尽”,全市煤炭就地转化率达22%,煤化工产能达到1500万吨以上。

      在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的同时,我们积极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9%。我们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44.6%,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持续提高、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不断做大做强做优能源产业,全面提升能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引领带动全市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向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去年,中宣部组织中央媒体高规格报道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近年来,鄂尔多斯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请问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成果?取得这样成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斯琴毕力格:在鄂尔多斯市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和干旱硬梁、丘陵沟壑区各占48%,宜开发土地仅为4%,是我国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所以鄂尔多斯人对加强生态建设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望。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为了改变生存和生产条件,鄂尔多斯历届党委、政府组织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与荒漠化展开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几代人的不懈的努力,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明显恢复、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截至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6.9%,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0%以上,天气优良率达到了86%以上,从过去的“沙进人退”转变为现在的“绿进沙退”。

      回顾多年的荒漠化防治实践,我们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绩:一是有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实行土地草牧场承包到户政策,很好地解决了土地草牧场由谁来治理和保护的问题,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遵循和政策保障。二是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工程。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一批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我们也启动实施了“四个百万亩”、“四带工程”等地方生态建设项目,促进全市生态环境面貌不断改善。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在荒漠化治理长期实践中结合鄂尔多斯地区实际,在应用常规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了一大批生态科技创新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与此同时,我们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因素对生态的影响,切实减轻生态压力。四是坚持实干苦干。多年来,鄂尔多斯人为改善生态环境经历了漫长的、艰苦的、耐心的不懈努力,为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提供了重要保证。

      当前,我们正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今年七月下旬,我们成功举办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论坛发来贺信,肯定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前不久,韩正副总理到我市调研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情况,要求我们强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工作,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此外,国家科技部、林草局等国家部委多次调研指导我市防治治沙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部委的关心和支持,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目前,我市正在申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鄂尔多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提供重要支撑,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鄂尔多斯样板。

      中国日报社记者:鄂尔多斯康巴什一度被贴上“鬼城”的标签,但到过鄂尔多斯的人看到的康巴什是一座美丽宜居、充满活力的城市,请问鄂尔多斯是如何通过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水平的管理,铸造这座现代名城的?

      金武: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鄂尔多斯康巴什的关心关注。大家知道,一座新城从建设到形成规模需要一个阶段性进程。从2004年零起点规划建设以来,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与发展,康巴什建成区面积达38.4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5.3万人。正如您所说的,现在已经成为一座美丽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

      康巴什的建设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来源于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长期关心与支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指导下,康巴什全面迈上了品质城市提升的发展之路。2016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康巴什设立县级行政区,充分证明了国家层面对康巴什十几年建设成就的认可,也标志着康巴什城市发展迈向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方面,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从城市规划之初,我们就决心不走“千城一面”的老路,明确提出“唯一性”“民族性”“时代性”的规划理念指导城市架构,构筑城市形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从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一城市设计理念,到每个街区乃至单体建筑,都体现出这座新城始终坚守的初心与使命。十多年来,康巴什聘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团队编制各类城市规划达160多项。坚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拓展城市空间,充分利用原有山形地貌、河流走势美化城市环境,体现了路随山转、显山露水的自然特色。秉承蒙元文化为主的城市文脉,依托建筑、雕塑、城市小品、绿化景观等载体,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二是坚持高水平建设。我们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先进理念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实现所有管线一次入地、市政路网一步到位,避免了反复开挖路面的“马路拉链”问题。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52.9平方米,城市供水、供热、燃气普及率均达到100%,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建成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以蒙元文化为主线的特色建筑,更好地体现了“一楼一特色、一街一景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环城笼翠”的绿色宜居家园。

      三是坚持高标准管理。我们将“绣花”功夫体现到城市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通过精细化管理降成本、增效益、提效能。建成功能齐全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与市长热线、城市服务热线、报警热线实现了互联互通。成立智慧城市服务中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实现城市管理全天候、全覆盖。建立城市管理标准体系和制度导则,实现了目标定量化、责任明细化、措施具体化。提升城区环卫保洁水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建成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8%,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和95%,公厕全部达到国家二类以上标准。

      四是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我们以产业集约发展带动城镇繁荣,以产城高度融合助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会展、教育、总部经济、高新科技等非煤绿色产业,成为鄂尔多斯唯一不依托工业和资源发展的地区。建成乌兰木伦景观湖区、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康镇等特色文化旅游景点32处,成为全国首家以城市为载体命名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辖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内蒙古仅有的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基础教育在自治区率先实现小班化、特色化办学,特别是鄂尔多斯市一中办学水平多年位列自治区前列,成为集聚人气、商气和支撑城市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市场主体发展到7119户,已有23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康巴什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打造了沙博会、煤博会、文博会等高端会展品牌,先后承办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十三次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等大型文体活动,有力地拉动了城市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康巴什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城市发展理念,是鄂尔多斯70年来城市建设的集中展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持续丰富和拓展城市功能,大力发展和繁荣城市经济,全面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向着建设“生态、智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品质城市的目标不断迈进!

      借此机会,诚挚邀请各位朋友来康巴什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天朗气清、舒适宜居的环境,期待着大家的到来,谢谢。

      人民网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鄂尔多斯在共享发展成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民生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就拿教育来说,就取得了非常大的跨越,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金武:感谢记者朋友对鄂尔多斯民生事业的关心。加强民生建设、实现共享发展,是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正如您刚才所说,近年来,鄂尔多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民生事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具体讲,就是实现了“三个提升”。

      一是以保障投入为先导,教育硬件建设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教育总投入达到440亿元,其中仅去年就达到了77.9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校安工程、“全面改薄”工程、中小学幼儿园校舍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572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2%,高于全国、全区17.6和3.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4%,高于全国、全区9.7和4.7个百分点。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巩固率达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成“万兆核心、千兆到校”、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专线教育城域网,班均带宽达到41M,达到国家规定水平的4倍以上,基本实现了“三通”目标。被教育部评为教育信息化首批优秀试点地区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典型案例。

      二是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教育“软实力”显著提升。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累计从教育部直属高校及其他重点院校招聘优秀毕业生1.6万人,占全市专任教师总数近60%,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构建起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从专任教师到校园长,涵盖各学段、各学科的全员培训体系。目前,全市拥有全国优秀教师65名、特级教师60名、正高级教师17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2018年,印发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贯彻实施意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破题开局。出台实施了《高等院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提高收入的激励政策,有效激发了教师队伍发展活力和动力。

      三是以公平和质量为核心,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大力推行“基础教育阳光建设系列工程”,在自治区率先实现统一网上入学登记,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有效缓解了择校、择班、择师问题。积极推行优质学校“一校两址”“一校多址”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引进国内一流的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坚持在政策和人财物等多方面向民族教育倾斜,确保了民族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地方学生资助政策,建立了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的资助全覆盖保障体系,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目前,全市共建成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49所。9个旗区全部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建成自治区优质普通高中14所,其中7所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中高等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建成高校4所,高等教育实现从无到有,2015年组建了全区第一所以“应用技术”命名的本科院校—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形成“一本三专”的高等教育格局。2013年以来,全市高考本科录取人数、录取率、重点大学录取率快速攀升,稳居全区前列。全市教育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

      今年,我市与上海教科院研究团队合作编制了《鄂尔多斯教育现代化2035》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方案(2019—2022年)》,提出将我市建成我国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发展引领区、区域教育改革创新探索先行区、教育支撑区域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4个战略定位,描绘了未来16年的教育发展蓝图。今后,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千方百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谢谢!

      内蒙古日报记者:在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开辟的第一个根据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发源地。在乌审旗的无定河流域、鄂托克旗的桃力民地区,都有丰富的“红色印迹”。如今鄂尔多斯正在打造西部一流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请问鄂尔多斯是如何发掘红色文化、筑牢红色信仰、发展红色文旅、带动红色产业的?

      斯琴毕力格:鄂尔多斯与晋陕宁三省区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较早地接触红色文化、开展革命运动。从民主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鄂尔多斯的每一段革命历程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乌兰夫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在这里工作生活战斗。辉煌的革命历史,为鄂尔多斯留下了众多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发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加强红色文化考证整理工作。深入的系统收集整理延安民族学院城、桃力民革命抗日根据地、中共乌审旗旗委办公旧址等革命历史、革命事迹,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精心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鄂托克前旗“1+6红色教育培训点”为核心,以桃力民革命抗日根据地、独贵龙运动纪念馆、鄂尔多斯革命历史博物馆等为节点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全面加强红色旅游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今年7月,鄂托克前旗通用机场正式通航,进一步增强了景区的通达性。三是持续加大红色教育培训力度。以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重点,实施了红色研学基地、教学培训点、拓展基地以及各类功能场馆建设工程;开发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红色主题教育培训课程,红色教育培训已经成为鄂尔多斯亮丽的旅游文化名片。

      此外,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曾发现七万年前的河套人遗址,并保藏有四千多年的青铜器文化,还有绵延八百年的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当前,我们正在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打造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方向,加快草原文化旅游业发展。我们将持续加强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旅游发展,努力将鄂尔多斯打造为全国知名的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党的十九大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和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请问,作为自治区的经济大市,鄂尔多斯是如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斯琴毕力格: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基础保障。民营经济是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鄂尔多斯历来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近年来,我们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新形势下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一是按照“三集中三到位”要求,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入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二是优化审批流程,在学习浙江桐庐等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成立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投资项目审批一窗受理、一站办结,审批时间压缩至90天以内。三是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持续推动医疗、社保、供水、供暖、供电等民生服务便捷化,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新的形势下,推动鄂尔多斯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下更大的功夫,我们将继续对标先进地区,找差距,补短板,加强上下联动,切实营造稳定、公平、透明、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办事更加便利,成本更加减少,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为全面推动鄂尔多斯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编辑:哈斯

版权所有:内蒙古商网 承办单位:蒙商传媒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291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蒙)201514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网信备201400003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蒙)20160001号 蒙B2-20150029